海爾—波普彗星(Comet Hale-Bopp,C/1995 O1)
吳昌任、林詩怡 1997.03.09  本文刊於台北市天文協會1997年4月會訊  
  記得在我們國小六年級的時候,有一股「哈雷旋風」的熱潮,當時很遺憾自己無法親眼目賭大彗星的英姿,以為還要再多活76年才能見到它,那時自己恐怕已經齒危髮禿而眼茫茫了…。沒想到去年竟然來了一個拖著長長藍尾巴的百武彗星,我們為了一親芳澤,特地跟系上借儀器,翹課南下至阿里山附近拍彗星,初見彗星的驚歎感覺,至今仍未忘懷!
  今年很幸運地又有個「世紀大彗星」海爾—波普,連續這兩年真是天文史上的奇蹟,由於彗星都夠亮,肉眼即可見,所以有愈來愈多的人投入觀星的行列,我們也因而結識不少的同好前輩。從去年八月開始,我們曾經上山好幾次,但卻都撲了空。直到今年的二月28日,才在小雪山天池附近的停車場拍到第一張海爾—波普彗星。當天適合觀測彗星的時間是在日出前,因此我們睡到彗尾冒出頭才開始架設儀器,造成可拍攝的時間太短,只拍到一張受曙光影響的彗星照片。
  這樣的結果當然無法令人滿意,隔了一週,3月8日我們再度上山。這次因為是農曆月初,加上隔天早上有日偏食,所以山上觀星的人比以往更多,但有些人沒有使用紅色玻璃紙包住的手電筒或LED,影響了拍攝的進行,幸好尚無大礙。有了上一次的經驗,這次學乖了,先架設好儀器,測試成功後才回到車上休息。在凌晨 4:30 左右,彗星在東北方的山頭冒出來,我們忍受著濕冷的天氣,拍了幾張,心中雀躍不已,期待著下山看底片沖洗出來的結果。所有的寒意與疲憊,隨著冉冉上升的朝陽,一消而散。嗯,The feeling is great!
  經過這幾次的歷練,我們有以下幾點建議,可以供大家參考:
一)拍攝彗星所用的鏡頭焦距,最好在 400 mm 以下,光圈(或焦比)在 2.8 以下。少用長焦的望遠鏡,除非是想拍攝彗核或彗髮的結構。
二)因為最近適合觀測彗星的時間是在日落後至晚上八、九點,趁著天未黑,事先架設好儀器是十分必要的,以爭取更多的拍攝時機。
三)日落後一至二小時之間,通常會有濕氣降下,因此鏡頭的防霧措施也不可以忽視。例如可以使用懷爐、防霧罩、電熱線、…等。
  歡迎更多的在天文上有志一同的朋友,與我們一起分享經驗,交流、切磋彼此的心得。星空下的人是不會寂寞的。
  傅學海註:吳昌任、林詩怡目前分別為重慶國中與榴公國中老師,拍攝時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四年級學生,左圖為海爾—波普彗星與銀河及北美洲星雲共舞之倩影,右下方是受LED燈光影響,拍到別人的儀器。右圖為海爾—波普彗星全貌,藍色的彗尾是受太陽風影響而形成的離子氣體尾,黃白色的彗尾則是由太陽輻射壓所造成的塵尾。
攝影資料:1997年3月9日04:55起曝光10分鐘
鏡頭為 SIGMA 28 mm (f/2.8)  底片為Fuji G-800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其他選項

相片資訊

本日人氣:
0
累積人氣:
0